欢迎访问365娱乐网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内新闻
全面深化改革,为青海大地带来“春风十里” ——以“四个转变”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系列报道之一
365娱乐网:http://www.mitulost.com    来源:http://xxgk.qh.gov.cn    创建时间:2018/1/21 9:16:00    

  一年来,全省上下聚焦以“四个转变”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实现新的跨越,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良好条件。

  今天,随着一批批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随着一项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全省改革总体部署全面展开,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推进,一场深刻变革在青海大地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号角吹响,战鼓催人。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年,一个个充满温度的故事由此萌动。

  故事一:

  改革释放活力 点燃创业激情

  寒冬腊月。傍晚时分,街道上的行人步履匆匆。

  推开秀孜创意馆的大门,一股暖意扑面而来。年轻的“80后”老板秀措正忙着和员工一起处理网上的订单。

  “我们赶上了创业的好时候!”面对记者,秀措由衷地感叹。这家集设计、私人制定、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型服装生产公司,从2016年成立到如今,秀措已经带着自己的团队成为当地藏服制作领域的一面旗帜。

  这样的创业故事在海南藏族自治州每天都在上演。仅在海南州青年创业社区,像秀措这样的创业一族,就有二三十人。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海南州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900户,增长5.7%;新增注册资本62.46亿元,增长51%。

  创业热潮的背后,是政府大刀阔斧推进改革,消除不利于创业创新的束缚和障碍。

  通过“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和“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扎实开展,为促进创业就业营造了良好环境。政府用权力“减法”换取创业创新“乘法”,正是得益于诸多的改革措施,才让创业氛围日渐浓厚。

  故事二:

  改革释放福利 弥补民生短板

  “城里医院看病的人太多,每次去一趟都得花上一天时间。”张生泰是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南门滩村的村民,由于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时常需要进城看病。去年6月,老张发现,以往排队也挂不上号的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居然来到了家门口,“现在看病是抬脚就到、挂号就看。”

  这是西宁市医改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

  2016年5月29日,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总院,大通县三家县级医院为分院,27家乡镇卫生院为纽带,289家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医疗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实行“总院——分院——卫生院(社区)——村卫生室”四级垂直管理模式,实现了由县卫计部门属地化统一管理向集团管理的转变,初步形成了运转协调、科学合理的现代医院管理体制。

  大医院垂直管理基层小医院,将优质医疗资源扩散下沉到医疗资源比较薄弱的地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

  家住多林镇下宽村的张发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他做一次透析必须在妻子的陪同下,最少花两天时间,到省城大医院治疗,加上来回路费、伙食、住宿,一个月花费2000多元。而现在,他自己在第一分院进行透析治疗,做完治疗当天即可回家,一个月花费1000多元。

  张发德的受益同样来自医联体的成功试点。原来在医疗集团的支持下,第一分院组建了血液透析专科,这样一来,像张发德这样的30多名血透患者就能够就近接受治疗。

  故事三:

  改革打破“藩篱” 直击重点领域

  海北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是青海首个全额兑现入额法官绩效奖金的法院。2017年6月,海北中院对22名入额法官,依据其办案数量、质量、效率、审判纪律等综合考核后,发放了20个月的绩效奖金。办案最多的绩效奖金3.3万元,办案最少的1.9万元,各档次之间差额平均约6000元,实现了实绩考核、区别对待、激励鼓舞的目的。

  “员额退出机制和绩效考核是相辅相成的,入额法官办案数量和质量不仅决定绩效奖金的多少,还决定能否留在员额内。”海北中院院长郭玉清如是说。

  这是我省司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镜头之一。

  作为全国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目前,我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果: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司法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审判、检察组织及其运行机制实现扁平化管理,办案质效进一步提升;职业保障政策全部落地……

  为加强和规范法官检察官员额管理,健全完善员额动态管理机制,去年4月,省司法改革办公室制定出台了《青海省法官检察官员额退出管理办法(试行)》,健全完善员额动态管理。围绕构建检察官员额退出机制要求,省人民检察院制定了《青海省检察官业绩考评办法》《青海省检察官和检察辅助人员司法业绩档案管理办法》和《青海省检察官司法责任追究办法》。着眼于打破员额终身制,形成“能进能出”的员额动态管理机制,并向省委政法委提供了《青海省员额检察官退出办法(试行)》的基础文稿意见。

  故事四:

  改革增添动力 提升文化自信

  1月17日下午,我省31位唐卡画师的48幅手绘精品亮相国内美术艺术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绚丽的色彩、细腻的工笔、生动立体的造型……刻画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独具风格的无限魅力,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唐卡作品充分展示了我省唐卡画家的整体实力,也为参观者带来一场不可多得的视觉盛宴。

  这是我省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6年,我省首次召开全省文化产业促进大会,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给予财税、土地、金融、人才等政策支持;2017年,省政府设立20亿元省级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入文化产业,促进全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文化名省建设,不断强化文化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6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2.48%,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49家,实现营业收入176.7亿元,比上年增长40.7%,营业利润5.69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倍。

  这些数据,直观地展示了我省文化产业持续做大做强的一个轨迹。

  “我父亲做堆绣时,热贡文化没有现在这么火,作品多是在民间流传,小作坊的手艺,一针一线忙碌下来,并没有让家里富裕。随着民族文化在发展中变得金贵,热贡文化就像插了翅膀一样,带着黄南州飞向了四面八方,我的堆绣也就成了家里过上好日子的‘摇钱树’。”

  家住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乡年都乎村的土旦是一名堆绣艺人。在父亲的影响下,土旦从小便早早地与堆绣艺术结了缘。这门手艺带给这个家庭的变化,土旦比任何人都清楚。现在,仅在他们村上,就有十几位与他一样从事唐卡、堆绣、泥塑、雕刻艺术创作的“大师”级人物。这独特的民族文化已然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新渠道。

  故事五:

  改革冲破阻力 筑牢生态屏障

  “曲麻水源头,曲麻河最大的一个支流,2017年五月份水流量达到了历年来的最大;加同群果,曲麻河支流,去年一直停水,今年雨水充沛,重新流水;娘扎群果,曲麻河支流,风沙不断侵蚀水源头,已经断流……” 50多岁的西扎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昂拉村二社的生态管护员,翻开他的记录本,里面详细记录着各个水源地保护的情况。

  “草原是我们牧民的依靠,野生动物是我们的伙伴,我们保护草原、保护水源,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西扎说。

  保护生态环境的牧民不仅仅只有西扎一人。

  戴着印有“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巡查”字样的红色袖章,每天在草原上“巡逻”,将看到的垃圾全数收纳在了马背上的纤维袋中,这是才让当周每天从事的工作。“80后”牧民才让当周是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人,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里的一名“马背上的生态管护员”。

  坚持政府引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群众在保护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是我省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工作中的经验之一。

  为做好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工作,我省创新体制机制,制定了《关于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促进三江源地区易地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和《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设置及管理意见》,率先在三江源地区启动了生态移民生活补助、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农牧民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教育经费补偿等补偿机制。建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制度,基本保证了三江源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贫困农牧户每户有劳动能力、具备条件的1人从事生态公益管护工作。

  通过政府引导和搭建平台不断拓宽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渠道,设置三江源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安排草原管护员、三江源区天保工程管护公益岗位、重点公益林管护岗位,使牧民群众积极参与三江源生态保护工作的主动性不断增强,保护的主体作用得以彰显。

  从经济发展到民生改善、从重点领域到文化建设,从体制创新到机制完善,全面深化改革犹如十里春风,让高原大地再展新姿…… (咸文静)